榆林娇子胡星元纪录片内容分析
本片以“声音”作为章节划分与影片串场的主要符号,胡星元先生的一生与各种“声音”相伴,也是各类“声音”一路不断指引他:走向他乡创业、参加民族救亡、最终回馈故土。我们用“声音”传递爱国精神,告慰不朽星元。
本片内容分为:初声•立志星魁、响声•眼望星辰、炮声•燎原星火、回声•点亮星光、齐声•不朽星元五个部分。主题为:漫漫馈乡路,五声颂星元。
少小立志出乡关 求事不成死不还
埋骨何须故国土 五洲到处有青山
影片开始用一首诗,采用双重曝光的方式,以不同时期胡星元的人物形象为主线。通过“星元人”的心声,陈述及肯定胡星元的一生。
第一部分:初声•立志星魁
1903 年的榆林,大有当巷六号院,初声啼哭,胡家宝(胡星元)出生在一个手艺人之家,父为画匠,母亲剪纸。家宝,便是父母对孩子全部文化的结晶。彼时,胡家宝被父母送进学堂,他与同窗放声诵读,努力学习,也就是这时候,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“胡星元”意为:夺魁,中状元,表露了他志大心高的人生抱负应运而生。

第二部分:响声•眼望星辰
民国四年,12岁的胡星元告别学校,来到宝生银匠楼,开启了他第一份工作,叮叮当当打银件的响声,成为他人生立业的初始阶段。银楼的生计入不敷出,胡星元打算走西口讨生活,从榆林到包头,从包头到北平,从北平到沈阳。从此,开启了他毕生最重要的商业之路,成立魁发汽车运输公司,做汽车运输的生意。

第三部分:炮声•燎原星火
命运似乎再一次和胡星元开起了玩笑,而这一次,裹挟的不仅仅是某个人,而是一个屈辱的时代。九一八的炮声让全中国身陷囹圄,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,胡星元的汽车生意遭受重创,他的人生再次迁徙。 从沈阳到西安,再到兰州,昆明直至仰光,面对国家危难时局,胡星元响应号召,主动支援抗日,在滇缅公路上上演了一幕幕爱国救亡的生死运输,也回荡着胡星元一句句援声。

第四部分:回声•点亮星光
1946 年胡星元定居香港,用独到的商业眼光与魄力,成就着自己的事业。但时刻关注祖国动向,直至1949 年,一个崭新的中国旭日东升,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不断耕耘,1982年,阔别故乡五十载的胡星元终于回到他的家乡榆林,不过此次返榆,归乡欣喜之余,也让他看到了贫弱寡薄的一面,回到香港后,他便奋笔疾书,希望自己的可以回报家乡,为榆林建一所图书楼。此后相继捐资修建了星元小学和星元医院。这是一个耄耋老人在遥远南国心系家乡的伟大回声。星元陨落,榆林城大雨滂沱。1993 年 8 月 21 日,胡星元先生在香港 逝世,享年 90 岁,早前他已立下遗嘱,将个人资产悉数捐助给榆林 星元图书楼,为了家乡发展贡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努力。

第五部分:齐声•不朽星元
今日之星元,为城市发展助力,为驼城大爱增光!在榆林这片土地上,一直传扬着星元先生至高无上的不朽气魄与万古长存的无私精
今天,新时代的榆林人齐声颂扬: 耆宿归乡一片心, 百年夙愿六楼寻。 老家美味儿时梦, 少小群书贵比金。 港澳茕茕拼打影, 驼城朗朗颂佳音。 春晖故里难回报, 欲济苍生万古今。
影片结尾:胡星元先生仿佛已经看见了今日之中国,发展之榆林!